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4日讯 11月4日,潍坊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市农科院科技服务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近年来,市农科院科技服务精准高效,科技支撑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战略导向,筑牢粮食安全基石。聚焦盐碱地综合利用,加强耐盐碱品种选育,“十四五”以来,筛选培育耐盐碱新品种(系)100余个,集成配套新技术4项。在寿光、滨海等地建立示范基地6处,“潍麦”“潍豆”“潍花”系列在潍坊北部及东营、滨州等盐碱地累计推广10万亩。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潍麦16”亩产达923.07公斤,刷新潍坊市小麦单产纪录。“山大5号”亩产301.65公斤,入选2024年全国大豆油菜大面积高产典型案例。“潍玉8号”参加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德州综合实验站品种展示,亩产905.9公斤。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潍花25号”亩产733公斤,获山东省高产竞赛第3名,粮油作物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坚持双向赋能,推动产业协作发展。面向重庆、新疆、西藏、青海等协作地区,开展新品种示范推广,累计引入优良品种(系)130余个,稳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联合潍坊龙头企业,在新疆、重庆等地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4处,构建从种到销的完整产业链。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年均开展技术培训10余次,为协作地区培养本土农技人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坚持聚焦特色,助力地方产业升级。围绕“双百双千”工程,打造集成果展示、技术集成、培训观摩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在全市建设90余处高标准示范基地,辐射带动超10万亩标准化生产。“十四五”以来,聚焦安丘大姜、青州蜜桃等特色产业需求,持续推进“三个一”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打造10处科技示范场景,助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服务长效化,年均开展科技服务200余次、培训观摩20余次,发布线上指导信息400余条,现对接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余家,年均解决技术问题300余个,有效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