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西斗门路的天堂软件园,一家聚焦智能视觉赛道的科技企业正以自主创新改变行业。
作为虹软科技生态链中独立生长的“硬核玩家”,杭州登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登虹科技”)通过持续技术突破与生态整合,在智慧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构建起独特竞争力。
杭州登虹科技有限公司大屏展示
从一个部门到一家公司,技术派的硬核突破
在登虹科技智能监控大屏前,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实时数据: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万台设备正通过Closeli视频云平台互联互通,每天处理超5000万小时视频,智能分析信息逾3亿条。这家从虹软科技内部孵化的企业,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事业部”到硬核科技公司的蜕变,在智能视频云赛道写下独特的杭州故事。
创业初期的登虹带着鲜明的“技术人”烙印:200多人的团队里,90%是工程师,管理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原技术骨干。他们窝在天堂软件园的写字楼里,啃下视频超级压缩、边缘计算等硬骨头。“当别人卖摄像头时,我们卖的是让摄像头‘变聪明’的能力。”登虹科技的财务总监解释道,这种差异化定位让登虹形成自己的行业竞争特色,其业务范畴不局限于硬件产品,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展现出强大的兼容性和开放性。
与海康、大华等安防巨头不同,登虹将目光更多聚焦于家庭和个人用户,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入多种品牌和市场模式,依据实际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视频数据分析和连接服务,为客户带来全新的体验与价值。
云平台服务串联全球化的布局
近年来,登虹科技稳步发展,并致力于打造全球智能视觉物联网平台运营商。在传统业务上,登虹保持稳定。在移动的产品库中,登虹为其定制的智能硬件已默默工作了多年。这些智能硬件出货超千万台,凭借“终端+云服务”双轮驱动技术,突破传统视觉功能,集成各项功能如视频云平台和相关服务,为用户提供家庭健康、情感陪伴、学习辅导、安全监护等各项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价值。
在万里之外的非洲,登虹与华为云的合作正在改写当地数字生态。他们为当地运营商定制的低功耗摄像头可在断电环境下长时间续航,配套的视频云平台支撑着远程医疗、智慧农业等应用。“非洲兄弟需要的不是昂贵设备,而是性价比高的产品。”财务总监说,这类本土化创新让登虹从非洲获得市场,而近三年超亿元的年研发投入,正是技术落地的底气。
跨境电商领域,登虹开展“服务反哺硬件”的策略。通过在亚马逊等跨境平台上销售的智能摄像头,其中云存储、智能剪辑等高附加值服务贡献了大部分的利润。“用户买摄像头花近百美元,每年为云服务付几十美元,用得越久,我们越‘值钱’。”财务总监透露,这种模式让他们在中美贸易摩擦中逆势增长,去年云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金融助力破解科创企业“成长的烦恼”,AI赋能行业新发展
如今,登虹科技已手握183项商标、122项专利,其中2025年2月斩获的“大场景视频监控联动系统”专利(CN114727058B),攻克了机场、体育场馆等复杂场景的实时监控难题。这项集成AI算法的系统可实现多摄像头智能协同,事件响应速度提升60%,误报率降低至0.3%以下。
杭州登虹科技有限公司向浦发银行杭州分行工作人员作智能产品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登虹科技随着订单量快速提升,积极扩大生产,引入银行资金。浦发银行杭州分行及时获悉并主动沟通,依托数智拓客平台的大数据模型,精准洞察客户需求,匹配科技金融“5+7+X”产品体系中的“浦新贷”,迅速为企业提供了3000万元信用贷款,为登虹科技这样的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站在AI大模型重塑行业的浪潮中,登虹科技基于其视频技术基因,正加速推进AI大模型与智能视频的深度融合。根据其官网披露,公司自主研发的登虹算法大模型已实现多行业场景落地,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精准感知与识别,并在视频云平台2.0中构建了“一网统管+数据感知”的智能化架构,支持城市级视频资源的汇聚管理与突发事件响应。
从西湖畔的技术小组到全球市场的参与者,登虹的成长轨迹折射出杭州科创企业的发展路径。当越来越多的摄像头装上“杭州算法”,这家藏在天堂软件园内的公司,正在用技术编织一张智能视频网络。或许某天,当你在非洲草原通过摄像头观察野生动物,或是在亚马逊下单一款智能设备时,背后运行的,正是来自杭州西斗门路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