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这些行业被科技部部长点名!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今天上午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万钢、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哪些高科技被万钢部长点名?克隆猴上榜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对五年科技创新进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请问,五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万钢: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科技创新领域和其他领域一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下,大家共同努力,同样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我想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的科技创新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逐渐进入了“三跑并存”,并跑、领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新阶段。我们的战略高技术逐步走向了世界的前列,大家所看到的各个方面,比如说航天、深海、超算、核电这些领域都逐步走向世界的前列。基础研究得到了加强,比如说量子纠缠、外尔费米子、胚胎干细胞包括最近的克隆猴,这些技术研究的成果逐渐地也产生了世界性影响。悟空、墨子、北斗组网这些科学实验卫星,现在为我们的深空探测、定位导航,还为我们的环境监测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就是天眼,还有上海光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很好的进展。

 


第二,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实现了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我这几天挺有眼福的,看了一下《厉害了,我的国》,我感到十分感动。桥、水、陆、港,一大批基础建设工程中科技创新都起到了作用,重大专项推动着移动通信、大飞机、新药研制、传染病防控等重点领域实现了重大跨越,像高铁、新材料、特高压、风光水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发展起来,我们身边都能够感受到。科技创新也极大改善和提升了民生福祉,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人民健康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我们科技体制的改革向系统纵深发展,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主要是在科技投入结构优化了,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和主导作用明显了,我们国家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逐步完善、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得到了加强,创新政策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第四,科技创新的力量从过去的科技人员为主向社会大众转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性新局面逐步形成。我们在“双创”热潮中产生的众创空间,有效服务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目前,我们已经有4200多家众创空间、3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0多家企业加速器和150多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创新服务的一个生态网络、生态环境,服务了近4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去年新增的就业就200多万。科技外交也为国家的总体外交服务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大家去年看到我们主场的国际外交活动,比如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这些都留下了鲜明的科技创新的印记,创新政策对话更加深入,科技伙伴网络不断拓展,合作手段也更加的丰富。但是在这些成绩面前,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我们登高望远、居安思危,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持续发力,使科技更好地为造福人民、发展经济、保障安全来作出贡献。

万钢:“双创”是青年人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绝好平台

记者:“双创”是一个社会热点,也是科技日报近年来持续关注的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打造“双创”升级版,请问下一步在打造“双创”升级版上,我们有什么具体措施?

万钢:刚才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双创”发展的形势,这些年来我走了很多众创空间,在这个机会当中也结识了很多年轻人。我觉得“双创”它是青年人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绝好的平台。在那里全是年轻人,你就感到生动活泼。“双创”又是一个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舞台、大平台,现在我们的高校院所,特别是企业领办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它就满足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学理论,一个是长尾理论,延长型技术的发展,另外一个是缝隙理论,在一些人们需要的地方得到了发展。

另外一个角度,它又是一个改革的手段,带动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因为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的成果在青年人的创新空间当中融合了,有很多公共服务就开放了,比如说你需要一些零部件可以由企业提供,你需要一些跨学科的技术,可以由高校提供,特别使我感动的,是我们一些创业有成的企业家,他们都主动地去走向青年创业者,把他们的经验、把他们的经历分享出来。我刚才还看了政协委员的记者招待会,有一位委员说他们把自己十年寒窗坚持的这种经历讲给青年人听,使他们不怕困难,也使他们更加的了解市场。“双创”同时也提高了创新创业的国际化水平,现在已经有很多离岸创新中心,无论是在硅谷也好,还是在巴黎也好,甚至在其他的国家,也都能看到中国的青年人和外国的青年人来共同创造。

我们还有两岸的孵化基地,我曾经去拜访过一个有台湾青年的创业基地,叫“蚁族”,我去拜访了“蚁王”,也看到了“蚁族”生产的产品,感到非常兴奋。所以众创空间的这种形式现在看起来得到了创新创业者的欢迎,得到了市场的欢迎,也得到了各类创业主体的欢迎。

“双创”升级从科技创新的角度上看,我觉得下面要做几件事:第一,创新创业的融通发展更加有效的服务实体经济。这个融通就是按照十九大提出的要求,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大中小融通创新,完善院所、企业与创业者的合作机制。

第二,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为创业者成长提供全流程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再就是强化创新的源头供给,提高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技含量,促进重大项目向社会开放,带动产业发展、社会应用和创新创业。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国外的朋友说你们的新“四大发明”,有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怎么是“四大发明”呢?我说单车自来就有,共享是一个创新,共享背后的科技支撑,导航定位有北斗,移动互联有中国宽带,还得有第四代移动通信,你看大数据、云计算后面不就是超级计算技术吗,包括治理乱停车,用电子围栏,这些也都在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中产生的技术。我所感到高兴的就是,这些国家的重大专项已经到了创业者的身边,他们可以无障碍的获得,技术集成又满足市场的需求。大家记得我们国家曾经是自行车王国,巨大的自行车产业重新火了,订单满了,质量也提高了。所以这是一个源头供给,源头供给同样是成果转化,我们要把资源进行开放共享,来促进成果转化。

第三,加强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国际创业创新大局当中。一方面吸收国际上有效的资源,我们的年轻人之间现在越来越少的是语言障碍,越来越多的是思想沟通。集众智、创新业。最后,我们要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来提高服务于创新载体的能力,也就是说,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这样一种创业孵化链条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创业资本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总的说来,我觉得创新创业应该趋向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万钢:人工智能项目指南和细则马上就要发布

记者:近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近一年来关键词就是“人工智能”,中国有哪些最新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另外,它会在哪些方面改变老百姓的生活?

万钢:应该说,人工智能发展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发展,从8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已经是我们国家科技计划的一个研究内容。这些年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信息化、数字化、软件硬件这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

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领域中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自动驾驶汽车在上路,机器人不光在制造业中应用还在分捡包裹,我们的快递业也得到了保障。大家可能关注到昨天的“两高”报告,就是我们的智慧法院的建设,在周强院长的报告当中写得很详细,人工智能也正在这方面发生重要的作用。我们有一批领军企业正在涌现,正是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我国的科技人员提出了编制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高度重视,我们会同很多部门一起向国务院提交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经国务院审议以后,已经正式公布。这是从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系统规划,它强调了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突出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开源开放的基本原则。

 

人工智能要渗透到各个领域,最关键的还是要把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做好,并使它很快地拓展到社会的各方面,使每个人,致力于创新创业的创业家、企业家都能够获得。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启动了人工智能的开源平台建设,比如说百度致力于自动驾驶,阿里致力于城市大脑智能交通,腾讯在医疗读片、医疗影像资料处理,科大讯飞是在语音识别。还有在模式识别方面的刷脸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高铁、车站和机场。这些就要使它开放开源,使现有的技术、现有的积累,能够在我们的经济社会当中发挥作用,能够为所有的创业者所获取。但是,抓人工智能还是要强基础,所以我们要做下面几点工作:

第一,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科学基础。加快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学基础的关键技术系统集成研发,使那些研发成果尽快能够进入到开放平台,在开放使用中再一次把它增强完善。马上就要发布人工智能项目指南和细则,来突破基础前沿理论关键部分的技术。

第二,加快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到我们产业发展中去,应用到我们社会生活各方面去,解决人们所关心的安全问题、健康问题、环保问题等方面。另外,我们还要知道人工智能既有它科技性进步的一面,也有它社会发展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加强政策法规研究,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对社会伦理、就业结构、个人隐私、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一些挑战。在人工智能的重大项目中,我们要把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攻克基础难关,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解疑释惑,为和谐的发展提供动力。

第三,人工智能是一个国际化的潮流,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支持我们国内的人工智能企业、研究机构与国际上的合作,在一些重要关键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万钢:欢迎各国的电动汽车都到中国市场来

记者:第一个问题,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迅速,但是近来遇到一些有关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方面的阻力,因为消费者很难接纳这种驾驶方式的转变,所以我想知道科技部是否会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消费者和各界接纳电动汽车这个概念?第二个问题,美国企业家马斯克昨天公开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希望美国总统可以重点关注中美之间由于电动汽车及相关领域所造成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万钢:我跟马斯克已经认识很长时间了,我记得大概是2008年年初,他那个企业刚上市,我就曾经去驾驶过他们当时开发的第一辆电动汽车,我们这些年经常有交流,他第一次到中国来,就开着他的特斯拉车到了我们部里,我们共同研讨电动汽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我们的优势。应该说,我们从2001年开始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对电动汽车的发展,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技术,通过产学研结合,开展从基础到技术方面的研究。十年以后,我们开始启动了大规模推广。我记得在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都和广大的潜在用户见面,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2010年,开始进行推广,启动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如关键技术的研发、产学研结合方面的支持等,特别是加大了电动汽车的财税鼓励。到去年,我们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已经达到了77万辆,同时,我们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60万辆,占世界的一半,我们叫两个50%,我们发展电动汽车最重要的,一是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减少石油依存度;二是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特别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三是电动汽车作为载体,对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来采用共享模式,有特大的潜力来帮助缓解交通拥堵。同时,现在世界范围内,从传统汽车逐步向电动汽车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我和各国的企业家、跨国企业交流都比较多,在这个交流当中,我们可以互相进行沟通。

 

目前,许多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也都进入了市场,比如说在宝马的I3、大众、奥迪,也包括通用、福特等也在逐步进入市场。他们是由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生产,享受我们同样的同等待遇。我的同事今天还跟我说,我还特别看重这个,奔驰和比亚迪合作一个叫“腾势”,贺德方同志买了一个,用着效果还挺好,我觉得这挺好,发挥各自的优势互补。

我和马斯克接触当中,好像没有听到过他对我们提出什么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中美在电动汽车的合作也十分紧密,我们和美国能源部有一个联合研究中心,三大关键内容,第一是节能建筑,第二是清洁煤利用,第三个是电动汽车,包括卡车的高效使用,这个合作在科技创新的平面上并没有障碍,如果有什么问题,我觉得我们都可以沟通交流,我也很欢迎美国的企业家能到中国来,除了电动汽车以外,我们可以谈的东西还有很多,我觉得只要多沟通、多交流,中美的科技创新合作是不会有障碍的。从78年开始,邓小平同志第一次访美的时候,就签订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这个合作一直进行到现在,陪伴着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是很希望这些合作顺利进行下去,我也很有信心,因为我们的科学家、企业家之间已经和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很好的沟通合作机制。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是世界电动汽车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欢迎各国的电动汽车都到中国市场来,使我们都能够享受到多样化的产品和多样化的服务。